冬·雪|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古诗词赏析看久了会写诗的后天就到了大雪节气,可诗词君一片雪花也没见到,无雪只有寒。除了在诗词中赏雪(当然还有云赏雪),好像别无他法——今天的雪诗,来自宋末元初诗人黄庚。“宋末元初”,简单的四字,却包含了太多屈辱、挣扎、痛苦……黄庚早年习举子业,宋亡后抛弃科考,放浪形骸于山水,留下许多描写湖光山色、幽居生活的佳作。像“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地冷春留雪,林深昼见星”,这类一眼入心的诗句,黄庚《月屋漫稿》诗集中,随处可见。黄庚雪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远岸末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首句“片片随风整复斜”,言雪花随风变化舞姿,或整齐有序,或凌乱歪斜。“整复斜”三字,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起句平缓,接着突然转入抒情——“飘来老鬓觉添华”,雪花落到诗人两鬓,仿佛在提醒他年华老去。这句诗,让人想到唐代诗人雍裕之的“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句,把嗟老之前写得如此含蓄幽美,不由得让人暗自惊叹。颔联写景,景中含情。“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千里江山,一片苍茫,让人分不清昼夜;天地无私,把碎玉洒遍千家万户。前句用“不夜”,喻雪势之大,唯有足够大的雪,方可照彻天地。后句用“无私”,直接赞美天地之博爱,同时又让人不得不联想:天地无私,人呢?特别是那个主宰“万家”的人呢?唐代刘方平写过一首咏雪讽刺诗,说“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这个“偏”字即“私”的体现,当然,“私”的主体并非雪,而是人。颈联继续写景,分别用和雪相近的“柳絮”、“梅花”,来写雪之美。“远岸末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言飞雪漫漫,如春日柳絮;雪落梅枝,如白梅初绽。后句似化用晚唐诗人齐己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句,一个“压”字,突出雪之厚重。尾联写人事活动,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不愿仕元,洁身自好的坚贞品格。“羔羊金帐”是蒙古元人的生活习惯,作者用“粗俗”一词概括,可见对新朝的厌弃。“自掬冰泉煮石茶”,这是作者自己的生活——隐居在山林中,掬清泉煮茶,何等高洁雅致!最后,问题来了:对黄庚来说,雪有什么象征意义?赏析原创背诗唐诗宋词期待你的分享点赞分享转发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
版权声明:命理、风水、道门玄学! 学习方式:微信号:262412998 ;公众号:(明灯易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